民国文化女性的名字,总伴随着她们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吴健雄、吴贻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张爱玲、林徽因、萧红和丁玲等。珍贵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女演员的服装也依然是旗袍,其它传统说唱艺术如大鼓和评书等也多以旗袍为女演员传统服装。历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华裔小姐,亚洲小姐和广州西关小姐选举中,她们期间或最后必定会穿旗袍。以旗袍为卖点的电视剧和电影则不断出现,比如著名的花样年华、色·戒等。2015年5月16日,由中国旗袍会发起、全球420个分会响应的旗袍秀在全球范围内展开,15万华人身着典雅的旗袍,挑战人数最多的旗袍秀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发布时间:
2018
-
06
-
20
浏览次数:151
《偶像来了》偶像们干脆来了一次集体的旗袍秀!女神们身着旗袍拍画报,还原老上海风情。不管是明星还是素人,旗袍都深受大家的喜爱。
发布时间:
2018
-
06
-
20
浏览次数:38
经过对数千年中国袍服演变的了解,对旗袍一词提出质疑。受清朝旗人袍服影响,从民国至今开始将女袍统称为旗袍,受当时环境影响,一般人都知道满清时代的旗人妇女有其特有的旗袍,而误认为汉人妇女只服裙装,不同于旗人。于是今人皆曰裙是汉人妇女的服装,却不知两三千年来中国的妇女们本是袍、裙兼施,以袍形长衣为传统的礼服,但因时代变迁,便有袍裙夹杂的纠葛,亟待澄清。台湾就曾针对旗袍的问题有过一场正名运动,将对近代汉籍女袍之名旗袍正名为祺袍。去其歧义,取其吉祥之意。顾证名实,澄清讹误庶几名归实至,顺理成章。中国妇女有多种袍服,上下两三千年一脉相承,更不应只以旗袍一词涵盖一切。台湾中国旗袍研究会主席王宇清就曾发起正名运动,改旗袍为祺袍,并呈报官署,获得批文。其理由如下:“一台市店招已有大部用了十余年祺袍。二祺为吉祥之意。为何必改旗袍为祺袍,因中国妇女之袍服,乃两三千年来的古礼,而旗袍一词起源甚晚,只三百余年,和可当三千年女袍之实?在这旗人所穿之旗袍有其固有之款式,且较固定,而中国数千年的女袍多姿多彩,远非旗袍所能望其项背,则旗袍之实又何可称其名?因此,必得旗为祺。又说为何不只称袍或女袍,因袍缺少女性的专属词性,女袍不习惯不顺口,无可行性。如果不改,则名不副实,更且旗、祺、褀乱成一片,莫衷一是。且先例很多,如缂丝之刻丝,缙绅之搢绅等。”其实旗袍改名祺袍在1974年元旦就已经开始,这一天中国旗袍研究会举行成立...
发布时间:
2018
-
06
-
20
浏览次数: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