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资讯 News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8
点击次数: 761
很多人喜欢手工定制旗袍,而且喜欢天鹅绒和蕾丝面料的旗袍,因为它的熨烫和生产比普通真丝旗袍困难得多,所以只有真正先进的手工定制旗袍才能使这种面料旗袍备受欢迎。手工定制旗袍的刺绣单元面积远远大于机器刺绣,而且,手工刺绣颜色搭配灵活,使色彩更丰富,画面更生动,更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氛围。下面介绍一下手工定制旗袍的主要工艺有哪些?1、喷涂预收缩定型因为手工定制旗袍织物很多都是使用真丝织物,而且丝的收缩率很高,切割前必须先收缩织物的处理,否则洗完旗袍后的尺寸会缩小较小,形状变化较大,有时不能再磨损。因此,喷水预收缩和经纱成型直接关系到旗袍的稳定性、服装的效果和穿着的舒适性。手工定制旗袍的真丝织物经过后的表面光泽会变灰影响丝绸的美丽,所以传统的预收缩方法是喷射均匀的水,使织物的另一侧水均匀较深,并没有在织物上的水点。将织物喷在一边,卷成卷。放置一会使织物完全吸缩收缩,然后用铁均匀地在织物的另一侧轻轻地扁平熨烫织物,使织物完全熨烫干燥,并将织物的一侧热卷起来以防止织物折叠。2、面部和材料沿边缘相同的加工手工定制旗袍的切割根据成品尺寸的臀部测量,根据织物从边缘到中心区域的测量线,根据下划线找到直纱来熨平中线印刷。如果肩宽超过髋关节周长的宽度,则根据半肩的长度熨烫中线。将粉末和两端用针头固定,在长度加上旗袍长度的拉紧线上。然后绘制后片的后部和臀部线和旗袍的长度线。总而言之,手工定制旗袍的主要工艺分别是喷涂预收缩定型、面部和材料沿边缘相同的加工。手工定制旗袍主要是为了突出女性线条的美丽,所以裁剪是生产旗袍关键的一步,这就需要高水平的裁剪,切割完全适合身体。对于先进的定制旗袍,由于旗袍上的图案件不同,所以采用手工刺绣,其较高的刺绣成本和独特的艺术感受进一步凸显了穿着者的非凡品味。
分享至:
在浓厚的清朝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代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清代旗装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尽管有观点认为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旗装,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装是满族绵延至今的民族服饰。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下摆不开衩,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黄色是皇家独尊之色,民众是忌用。旗装色彩鲜艳复杂,用料等花色品种就多样,喜用对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盘滚设计。旗装是一种平面服饰,盘滚成为旗装除面料外的唯一设计空间,因而以多盘滚为美。清末曾时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清代旗装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八仙、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
发布时间: 2018 - 06 - 22
浏览次数:435
民国旗袍风行的原因,有众多学者和当时的媒介认为,民国初女子为寻求思想的独立和女权的解放,效仿男穿子长袍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汉族女性自汉代后,服饰逐渐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称“两截衣”,穿袍服几乎成为男性的专利。女性穿“两截衣”也被成了封建礼教对女性压迫的象征,被视为封建礼教迫害歧视女性罪证的《女儿经》中就写到:“为葚事 两截衣 女人不与丈夫齐百凡事体须卑顺 不得司晨啼母鸡 ”民国建立初期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大量涌入,国家饱受列强侵略和军阀战争之苦,思想先进的年轻人积极学习西方,特别是女性勇敢地追求解放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当时爆发的“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以年轻人为参与主体的社会运动,为当时女性寻求思想解放和平等权利提供了巨大推动力。有许多学者在研究旗袍的缘起时,也是站在当时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比如吴昊的著作《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1911—1935)》 [18]  一书。这种观点的支持者还有WESSIELING 。张爱玲女士就曾在《更衣记》里写道:“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 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
发布时间: 2018 - 06 - 22
浏览次数:93
“旗袍”是专指民国出现的旗袍,还是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在内,旗袍概念的界定,和旗袍起源样式一样在学术界颇有争议。众所周知,旗袍在文革期间被当成“四旧”“封、资、修”的象征进行批斗备受冷落,对于旗袍的研究在学术界成了禁区,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后对旗袍的研究才在大陆学术界才逐渐多了起来。改革开放后早期,基于政府提倡的“中华民族是一家”政策,同时为了证明旗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出身,研究旗袍是学者有意识地把民国旗袍和清代旗人服饰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联系起来。“‘旗袍概念,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的观点并非特别之多,但也自成一派 [32]  。”比如《辞海》中有关于旗袍的注解:“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辛亥革命以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并改良为:直领,右斜襟开口,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衩,袖口收小。”例如郁风的观点:“旗袍,顾名思义,是指清朝满人入关前后八旗妇女的衣袍,即以满蒙为主体的关外妇女的常服……这种旗袍主要在北方流行,南方妇女仍多数沿袭明朝风俗习惯穿着较长的上褂,下露长裙。”又例如袁杰英的观点:“旗人的常装与军装不同,一般是袍服,……一直是以简约的直身为基本样式,均称旗袍。、”“旗袍在清代是男女通用的衣着,只是在穿着风格上略有不同,官制与民用在选料、配饰方面加以区别而己。”但是“...
发布时间: 2018 - 06 - 22
浏览次数:64
0991-3852-717 118453988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Copyright ©2018 - 2023 祎旗袍文化苑